本帖最后由 FangJL 于 2025-5-6 14:22 编辑
我最近于2025年3月24日至28日,在Washington DC参加了国际手外科联合会(IFSSH)会议。本次大会共吸引了约2600名参会者,其中我们中国有20余人参加。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该会议,但是我也了解到各个国家的参加人数,通过国际手外科联合会会刊,我也了解到其他国家组织他们的会议和组织课程的情况。结合我国现状,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一下我所了解的情况。简要对比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手外科领域的发展差异与现状。
一、参加国际会议的人数 虽然我国人口基数大,手外科医生数量数目也多,位居世界前列,但是参加国际性手外科会议人数比例却显著偏低。例如: 菲律宾仅有约50位手外科医生,此次会议却有15人参会;新加坡约有40位手外科医生,参会人数达20人;日本拥有约2000位手外科医生,本次参会者多达200人。可见,许多中等发达国家参会比例普遍达到10%左右,而我国的参会比例仅约1%,跟一个中等国家这方面参加的人数和比例差不多或是说还少。这一对比显示,我国在国际手外科会议的参与度明显不足。
二、学术水平 目前,我国手外科领域在长期随访研究和功能评估报告方面还十分少,所以学术水平总体来讲处于中等,部分研究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准,有的报道没有进行功能评价报告,这与国际一流成果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。
三、技术水平 我国在某些手外科技术方面确实处于国际领先水平,许多医生凭借丰富的病例数量和实践经验,在具体手术操作上展现出很强的能力,病例数多,经验丰富,技术十分高超,复杂手术成功率高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整体技术上领先于世界。事实上,许多国家在手外科中其他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经验。换言之,具备在个别技术上的优势,并不等于在整个学科处于领先地位。比如手外科有20-30个方向或方面,我们在2-3个方面领先,同时还有其他1-2个国家在这2-3个方面和我们一样领先。我们在其他方面有的是好的,有的是一般,还有的是很多需要学习的。我们应当客观看待自身,同时重视并学习国际同行在其他方向上的成果,持续提升我国手外科的各方面的技术水平。同时,在国际会议上报告后的讨论时,我们看到我国医生有时对不少概念、观点还不熟悉、对近10年来已经普及了的一些知识、技术不了解,也没有在临床上用。有的方法还没有听说过,这些方面就是要认真学习才行,是要学习跟上。不然无法参加会议讨论,也不会进行讨论。这不是外语不够,是对一些方面不知道,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。别人也在不断发展,没有哪个人一直走在前面。所以要不断去国际会议学习和讨论,才知道自己在什么水平或层次。不然,自己和别人有距离也不知道,别人近来发展了的方面也不知道,不能“知己知彼”,这样就可能讨论不出来。
四、教育与学会功能 在手外科继续教育方面,英国和欧洲国家建立了较为成熟和系统的教育机制,值得我们借鉴。例如:英国每三年系统更新一次全国手外科课程内容;平日也有各地区单位自主组织专题课程,内容覆盖全面,针对不同弱项设置不同重点;欧洲的FESSH Academy设有课程体系与认证考试,同时配套组织多种形式的workshop。这些课程不仅仅是理论讲授,更强调实操训练、个性化指导与深入讨论,每次一般由20~30人参与,形式灵活、内容实用。相比之下,我国的学术课程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,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仍有待建设和大力加强。大家可以参考FESSH官网(fessh.com)的教育资源设计,可以看到多个形式的讲课、Congress, Course, workshop,逐步推进我国继续教育课程建设。
下一届IFSSH会议将于2028年在新加坡举行(官网:www.ifssh-ifsht2028.com)。值得注意的是,新加坡手外科医生数量仅有40人,但其手外科学会仍能独立承办如此重要的国际大会。这从侧面反映了其组织能力、学术影响力与国际合作的成熟程度。
|